日期:2019.3.24
博客期:051
星期日
我通过这几天的阅读得到了一些小心得,那么我就来把它分享给大家。
我们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,从踏入这个专业开始,我们就是高级软件工程师的一份子了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才能让我们软件工程师在职业中成长呢?我分析这应该是自己平时的表现和能展示的数据——制作软件的速度、代码的适用效率、算法的优化、兼容性、bug量、需求分析准确律等等。而我的实际情况我很清楚,我基本上能实现bug的检测、修复,以及速度跟的上实际要求,但是算法的话,没有一定时间的揣摩是解决不了的,而需求分析方面我和实际会有较大的偏差。
虽然书中给予了我们的与成长相关的方法,但我也要对此展开我实际的看法:
1、 积累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,提升技术技能。(学习了C++,但是学到的远远不够,我知道自己还不会用类模板和函数指针,而且应用类的基础标准库,还有那C++窗口程序,我也都没来的及学,然而一下子就过去了一年,再学压力很大)
2、 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。(对于问题的了解程度,就拿账单管理系统来说,我也是做了很多个有账户的管理系统,才知道基础的JavaBean是需要新的属性——Password)
3、 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。(软件的工程思想和设计思想是我们的构造框架,就好比英语的句子结构上需要语法一样,是我们的两个实践工具)
4、 提升职业技能(这个就是我们程序员的日常,练就打代码的速度,虽然不一定要求我们做码农,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在实际竞争中多一个筹码)
5、 实际成果(大概是需要拿出自己的学习成果,将它付诸于实践,在自己的作品履历上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)
下面再来说说我对于“自以为是的顶峰与对问题的了解程度的关系”的理解:
首先,我认为大部分软件工程的工程师由于个人拥有一定的实际经验,搞出来的一些理论和知识分享一定是结合了他们自己的实践,是他们努力换来的个人心得,我们不应该否定他们的努力。而“他们真的懂么?他们有自知之明吗?”这些不能改变什么?我想这大概是作者的看法吧!要说“自知之明”是每一个人都有的,一个人不通过特殊手段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想法?而且根据书中给的曲线,我们知道想要表现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已为是的人,少部分是真正明白的人,我想这应该是说的一般情况!对于我们这些喜欢IT的人来说,这应该是不断的”W”形状,但是总趋势是向上的图像!对问题不了解,所以才会去想解决,想要掌握这个问题的相关方案;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发现自己就是完不成处理,心里逐渐的想放弃,对问题的关注度就会有所下降;经过不懈的努力,从失败中挣扎出来,完成了问题的解决方案,开始洋洋得意,自以为是,用现代流行语说就是“飘了”,开始关注度上涨;发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过于片面,没能以全面的角度看问题,发现了新的问题,感觉自己没有“飘”的资格,关注度降下去了;然后解决了新问题,认为自己还是可以的,关注度上涨……当然,如果是问题的认识过程中一帆风顺,曲线还有可能是单调递增的呢!